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瑶族葬礼习俗
瑶族葬礼习俗
文章作者:周国志 李志锋 发布时间:2013年4月24日 来源:本站 浏览 730 次

 

生活在勐腊农场龙林生产队的瑶族同胞至今保留其南赛河先人们创造的独特入葬习俗,用其庄严、神秘的民族丧葬方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悼念。

从瑶族长辈那里了解得知:在瑶族地区,凡男孩,都要经过一次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道教受戒仪式,举行过仪式的男孩不论年纪大小表示已经成人了。这种仪式叫度戒。女孩成人仪式叫包头。也只有经过度戒、包头成人仪式的死者才有资格举行葬礼仪式。

首先是报丧。家人去世后,家人立马燃放三声爆竹,向村人、族人报丧。以示家中有人去世,同时主家派人向外家,至亲好友报丧;请族人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同时家人、族人用纯净的溶洞或山泉之水来洗净死者身躯,然后为死者穿上本民族的服装,祈愿死者在阴间世外桃源下,生活衣食无忧。

当天,死者家属还会请来风先生,让风先生在野地找一块风水宝地;风先生通过在野地里向空中抛鸡蛋的方式来寻找风水宝地,众族人抬着死者在后跟着,这一过程死者不能着地。当抛向空中鸡蛋落地时出现破碎,鸡蛋破碎地方即是死者安葬之处。人们在鸡蛋破碎地方做上记号,放下死者,找来柴薪,面色凝重,神情肃穆,口中念念词,将死者火化;让其归于尘土,归于自然。火化结束众人离去,尸骨并不现时埯埋。须择三天之后不冲、不压后人及族人的黄道吉日,尸骨方可安葬。

接下来就是停葬日期,停葬日期的操办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一般3-5天,但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好坏,皆不收礼,收礼被视为不孝之举,为族人所不齿。此期间主家杀猪宰牛招待前来吊丧村人、族人、亲朋好友;道公日夜念诵经文,为死者超度亡灵;孝男孝女身穿白服,腰束白带,头戴孝巾孝帽,以泪垂面,以示哀思,以表忠诚。这期间行孝女性脸不能洗,头不梳,凳子不能坐,楼也不能上。以此彰显妇道。

停葬日期结束的第二天早上就是入葬日子,入葬相对比较简单,人们来到先前火化地方,面对先人尸骨并无恐惧之色,顶礼膜拜。点燃炮竹,拾起亲人尸骨,敲碎装入土罐,在鸡蛋破碎地方埋下,磊起一座小坟,然后离开。在回来的路上,人们不再哭泣,也不得回头张望,一般也不走原路,回到丧家门口,每人跳过火盆,然后在装有艾叶水的盆中洗手,以此去邪。

入葬后即进入祭期,祭期期间不能杀生,也不能骑牛骑马,不许做“法事”,更不许谈情说爱及为他人做媒…..。如果是父亲去世祭期为14天,如果是母亲去世祭期为21天,母亲祭期要比父亲祭期长,以此表达对母亲为家庭、为儿女一生操劳,艰心付出的敬仰之情。

满三年孝男孝女方能脱下孝服。三年后清明节祭拜。

这就是我场龙林生产队瑶族同胞的葬礼习俗。

 

                 

 
上一条: 又闻广播声   下一条: 普洱人的结婚习俗
 
  版权所有:西双版纳州勐腊农场   技术支持:西双版纳明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691—5162279 5162277    传真:0691—5162279
地址:西双版纳    邮编:666100  滇ICP备07001488号